高压断路器机械参数测试仪检定装置术语定义一、(时间测量部分)
1、概述:
本仪器能产生高精度、宽范围的定时信号,并能模拟高压断路器的动作,可用于校验和检测高压开关测试仪的时间基准及时间测量功能。
高压断路器机械参数测试仪检定装置术语定义2、主要技术指标和使用条件:
2.1 本装置有12路触头输出,可同时模拟12个高压断路器触头。
2.2 高压断路器合闸或分闸时间可在 0.01-800mS范围内任意设置。
2.3 分辨率:10微秒。
2.4 精 度:0.01%。
2.5 弹跳脉冲个数可在 0-20 个范围内任意设置。
2.6 支持不同期测试。
2.7 支持内部触发、外部触发、有源触发、无源触发。
2.8 环境温度:10-30度
2.9 环境湿度:小于85%
高压断路器机械参数测试仪检定装置术语定义3、时间校准装置外观结构:
高压断路器机械参数测试仪检定装置术语定义4、工作原理简介:
时间校准装置电路划分为:触发电路、高速可预置计数器电路、高精度晶体振荡电路、单片机控制电路、输出控制电路,如图(1)所示。
4.2 该时间校准装置的特点是:
4.2.1 实时性强,装置努力做到了触发实时,计数实时,输出实时。为了能实现实时,触发环节采用恒流触发,计数环节采用高速可编程逻辑电路构成同步计数器,保证计数输出和基准脉冲同步,输出电路电路采用晶体管模拟。
4.2.2 采用24M高精度石英晶振,保证基准脉冲的精准性和稳定性。
高压断路器机械参数测试仪检定装置术语定义5、面板主要部分说明:
5.1 12路断口时间:
模拟高压断路器12路触头输出,前6路A1,B1,C1,A2,B2,C2与金属接地柱共地,后6路A3,B3,C3,A4,B4,C4与黑色插孔共地,称之为虚地。如果要同时测量12路,则要保证两个地相连。
5.2 6路合闸电阻:
可模拟带合闸电阻的高压开关动作,仪器内置合闸电阻的投切电阻,电阻值分为100欧,200欧,300欧,300欧,400欧,100欧姆。(阻值可定制)
5.3有源触发输入:
由被校验的高压开关测试仪提供触发电压,输入触发电压的范围为:DC20-280伏。(仪器对应的)
5.4有源外触发:
由被校验的开关测试仪或者多功能测试台提供触发电压,输入触发电压的范围为:DC12~150伏左右。用来触发装置。
5.5 开关量输入(无源外触发):
由被试品输出开关量给装置(*好是电子开关,普通刀闸会有弹跳,导致装置重复动作),主要用于检测有时间测试要求的其他设备和本装置送检使用。
使用具体说明:
接好高压开关测试仪和LYGKC-1000校验装置的地线和两者之间相关的测试线。然后开机后显示界面如下:
按键盘上的【确定】键进入{校验参数设置},如下图示:
按键盘上的【确定】键进入预设的时间调整,用上下键选择需要更改的预设时间值,直接按数字键。选择完毕后按【确定】键保存当前相的设置。然后进入下一相需要更改的预设时间值,全部更改完毕后按【Esc】键退出当前的设置。就可以开始测试了。关于{弹跳}设置方法也是一样。
具体接线:LYGKC-1000校准装置红色接线柱接高压开关测试仪内部直流输出电源的合闸+,黑色接线柱接电源—,绿色接高压开关测试仪内部直流输出电源的分闸+。仪器断口线与校准装置对接。(武汉大洋或者有短路保护功能的仪器,短路保护必须先去掉。去掉方法是:按住向下键不放,重新开机,仪器屏幕提示“检测状态,无输出短路检查,释放按键继续”)
弹跳设置,具体方法和时间设定相同。合闸弹跳的弹跳次数设置为0-20次,分闸无弹跳,即弹跳次数必须为0,否则影响分闸测试时间。
观察LYGKC-1000屏幕下端的断口状态,如果是分,则此时直接操作被校准高压开关测试仪进行合闸测试(如果是合。则此时直接操作被校准高压开关测试仪进行分闸测试), LYGKC-1000校准装置动作,等待几秒钟,被测试高压开关测试仪会出现相应的波形和时间、同期、弹跳等数据。注意:操作一次后,必须等到LYGKC-1000的端口状态变化了,才能再次操作测试,否则会出现错误。内有保护电路,不会损坏装置。
设置:触发方式:内触发
触发类型:有源触发
脉冲输入:节点输入
合闸电阻校准
操作方法:将面板上的开关拨到标准电阻位置。
阻值表如图:
测试方法和时间测量一致。只看被试品的阻值测量值,测试时间为模拟时间。
6、使用注意事项:
6.1 本装置的开关量输入,禁止有源接入,否则容易损坏输出端。
7、系统配置:
1、LYGKC-1000型高压断路器时间校准装置主控机 一台
2、电源线 一条
如何帮助欠发达国家脱贫?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这个问题的答案略显宏观:对比国家之间的宏观数据,得出的结论通常是“资本不够”、“劳动力不够”。这样的结论听上去有道理,而实际操作起来很难对政策有帮助。进入九十年代,微观的实验性手段流行起来,学者开始细致地研究村落内部、甚至每家每户的真实发展动态,通过实地调研找到贫困深层原因。
三位获奖经济学家便是通过实地研究来挖掘贫困的根源,并在实践中表明哪些政策真正能起作用。如何解决贫困,这是一个艰巨而宏观的世界性课题,他们将其分解为较小、更易于管理的问题,从细节入手,从而交出了一份更为具体的答卷。他们的实践表明,这些小而精准的问题通常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干预性实验来获得精准的答案。在1990年代中期,迈克尔·克雷默(Michael Kremer)和他的同事们通过实地研究来测试一系列可以改善肯尼亚西部学校成绩的干预措施,证明了这种方法的强大作用。巴纳吉、迪弗洛经常与克雷默一起,在其他国家进行了类似的研究。在短短的二十年中,他们基于实验的新方法彻底改变了发展经济学的研究方式,如今,这已成为一个蓬勃发展的研究领域。
在场专家称他们使用随机对照实验来发现哪些教育成果或儿童健康计划真正有效,这种“基于实践的方法”解决全球贫困问题的研究表明了如何提高学校的疫苗接种率和教育水平,触及了全球数亿人,从根本上革新了扶贫发展这一整个领域。
巴纳吉和迪弗洛合著了《贫穷的本质》一书,这是一本探究穷人为什么无法摆脱贫穷的颠覆之作,书中对关于贫穷的一些流行观点进行了反思。他们指出,多年来的扶贫政策大都以失败而告终,原因就在于人们对于贫穷的理解不够深刻。《贫穷的本质》用大量实例,提出了一些实用性较强的建议,寻找那些经得起检验的扶贫方案,为政策制定者、慈善家、政治家及所有希望天下脱贫的人提供了重要指导。
发布会后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委会专家曼勒斯·尤汉纳森(Magnus
Johannesson)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到三人获奖的详细原因,他说到发展经济学在过去是理论为主的科学,以真实个体实验为依据的研究方式在这三位经济学家为主的团队带领下走进了发展经济学的舞台,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口。实验的结果对具体政策开展是有清晰的指引意义的。这种研究方式被用于如非洲,亚洲,南美洲等诸多发展中国家。
瑞典**科学院宣布:获奖者的研究成果以及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提高了我们在实践中与贫困作斗争的能力。作为一项研究的直接结果,超过500万印度儿童从学校的有效辅导课中受益。另一个例子是,许多国家已经对预防性医疗提供了巨额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