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特性测试仪校准装置市场应用一、综合校验装置(时间测量部分)
1、概述:
本仪器能产生高精度、宽范围的定时信号,并能模拟高压断路器的动作,可用于校验和检测高压开关测试仪的时间基准及时间测量功能。
开关特性测试仪校准装置市场应用2、主要技术指标和使用条件:
2.1 本装置有12路触头输出,可同时模拟12个高压断路器触头。
2.2 高压断路器合闸或分闸时间可在 0.01-800mS范围内任意设置。
2.3 分辨率:10微秒。
2.4 精 度:0.01%。
2.5 弹跳脉冲个数可在 0-20 个范围内任意设置。
2.6 支持不同期测试。
2.7 支持内部触发、外部触发、有源触发、无源触发。
2.8 环境温度:10-30度
2.9 环境湿度:小于85%
开关特性测试仪校准装置市场应用3、时间校准装置外观结构:
开关特性测试仪校准装置市场应用4、工作原理简介:
时间校准装置电路划分为:触发电路、高速可预置计数器电路、高精度晶体振荡电路、单片机控制电路、输出控制电路,如图(1)所示。
4.2 该时间校准装置的特点是:
4.2.1 实时性强,装置努力做到了触发实时,计数实时,输出实时。为了能实现实时,触发环节采用恒流触发,计数环节采用高速可编程逻辑电路构成同步计数器,保证计数输出和基准脉冲同步,输出电路电路采用晶体管模拟。
4.2.2 采用24M高精度石英晶振,保证基准脉冲的精准性和稳定性。
开关特性测试仪校准装置市场应用5、面板主要部分说明:
5.1 12路断口时间:
模拟高压断路器12路触头输出,前6路A1,B1,C1,A2,B2,C2与金属接地柱共地,后6路A3,B3,C3,A4,B4,C4与黑色插孔共地,称之为虚地。如果要同时测量12路,则要保证两个地相连。
5.2 6路合闸电阻:
可模拟带合闸电阻的高压开关动作,仪器内置合闸电阻的投切电阻,电阻值分为100欧,200欧,300欧,300欧,400欧,100欧姆。(阻值可定制)
5.3有源触发输入:
由被校验的高压开关测试仪提供触发电压,输入触发电压的范围为:DC20-280伏。(仪器对应的)
5.4有源外触发:
由被校验的开关测试仪或者多功能测试台提供触发电压,输入触发电压的范围为:DC12~150伏左右。用来触发装置。
5.5 开关量输入(无源外触发):
由被试品输出开关量给装置(*好是电子开关,普通刀闸会有弹跳,导致装置重复动作),主要用于检测有时间测试要求的其他设备和本装置送检使用。
使用具体说明:
接好高压开关测试仪和LYGKC-1000校验装置的地线和两者之间相关的测试线。然后开机后显示界面如下:
按键盘上的【确定】键进入{校验参数设置},如下图示:
按键盘上的【确定】键进入预设的时间调整,用上下键选择需要更改的预设时间值,直接按数字键。选择完毕后按【确定】键保存当前相的设置。然后进入下一相需要更改的预设时间值,全部更改完毕后按【Esc】键退出当前的设置。就可以开始测试了。关于{弹跳}设置方法也是一样。
具体接线:LYGKC-1000校准装置红色接线柱接高压开关测试仪内部直流输出电源的合闸+,黑色接线柱接电源—,绿色接高压开关测试仪内部直流输出电源的分闸+。仪器断口线与校准装置对接。(武汉大洋或者有短路保护功能的仪器,短路保护必须先去掉。去掉方法是:按住向下键不放,重新开机,仪器屏幕提示“检测状态,无输出短路检查,释放按键继续”)
弹跳设置,具体方法和时间设定相同。合闸弹跳的弹跳次数设置为0-20次,分闸无弹跳,即弹跳次数必须为0,否则影响分闸测试时间。
观察LYGKC-1000屏幕下端的断口状态,如果是分,则此时直接操作被校准高压开关测试仪进行合闸测试(如果是合。则此时直接操作被校准高压开关测试仪进行分闸测试), LYGKC-1000校准装置动作,等待几秒钟,被测试高压开关测试仪会出现相应的波形和时间、同期、弹跳等数据。注意:操作一次后,必须等到LYGKC-1000的端口状态变化了,才能再次操作测试,否则会出现错误。内有保护电路,不会损坏装置。
设置:触发方式:内触发
触发类型:有源触发
脉冲输入:节点输入
合闸电阻校准
操作方法:将面板上的开关拨到标准电阻位置。
阻值表如图:
测试方法和时间测量一致。只看被试品的阻值测量值,测试时间为模拟时间。
6、使用注意事项:
6.1 本装置的开关量输入,禁止有源接入,否则容易损坏输出端。
7、系统配置:
1、LYGKC-1000型高压断路器时间校准装置主控机 一台
2、电源线 一条
上等城市要有上等的营商环境,也要有上等的运行能力。这就离不开更为高效、精准、智慧的政务服务和城市管理体系。
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是上海正在着力打造的两品牌。两张“网”各有侧重,前者针对营商环境,后者重在精细化管理,但本质有相通之处,就是要通过切实有效的流程再造和改革创造,让城市的服务管理模式跟上技术发展、时代发展的步伐,让生活、工作在这座城市的居民、企业和机构,都能享受*便利的生活、*周到的服务、***的环境。
建“网”不易,但更重要的是建怎样的“网”。两张“网”的一大关键在于“感知”。一网通办,是要及时感知市场主体、社会主体的需求和痛点,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一网统管,则要具体而精细地感知城市运行方方面面、角角落落的动态变化,及时发现问题、研判风险、应对处置。一网通办,要让企业和市民感受到政府服务的热忱、高效,一网统管则应让城市运行系统中的各级管理者、参与者感受到智能、精准,进而让所有人感觉**有序、体会城市品质。
两张“网”要有感知力,就要求我们及时跟进、借鉴、吸纳、运用*新技术成果,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等现代信息技术对服务管理实现赋能,并通过海量数据的运算、分析,提升需求对接、服务定制等能力。掌握着海量数据的各领域、各部门,要自觉主动把数据“拿出来”、让数据“跑起来”,按照有关制度和规范*大程度开放、归集、共享,从而让大数据转化出应有的能量。
建两张“网”,不是简单的技术迭代,而是深层的改革创造,考验的既有拥抱前沿技术的意识,更有自我革新、自我提升的自觉。两张“网”背后,是条块之间、部门之间的“一盘棋”,是简政放权、提质增效、精准施策的一致目标,也是政府同各类市场和社会主体齐心协力,释放市场活力、激发社会活力的共同方向。
这个过程中,相关主体尤其是党委政府部门,应当树立起明确的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强化实战应用,在现实应用中迭代升级,在创造再造中提升效能。尤其要在统筹中加强融合——部门之间、地区之间,都要深度融合、有机衔接,坚决打破条块壁垒、部门藩篱,形成畅通的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运行体系,真正用改革换效能、换活力。